台湾《联合报》26/5/2010的社论有这样的评论:-
“台灣是一個危機感特別強的社會,民眾除了擔心自己的小國夾縫處境,嚴密關注朝野之間的風吹草動,也不忘密切追隨著世界的脈動起伏,務求與國際情勢的呼吸同步。由於對環境的敏感和對變動的焦慮,再加上虎視眈眈的反對黨和滔滔不休的名嘴,台灣人民幾乎注定不可能有太多快樂時光。
有趣的是,當瑞士洛桑日前公布全球競爭力評比時,台灣雖前進了十五名而名列第八,大家似乎仍不以為這有什麼值得開心;但同一天,南韓各大媒體登出的標題卻是:「韓國競爭力有史以來首度超越日本」、「韓國取得歷來最佳名次」。事實上,南韓所謂的最佳成績,也不過是擠進第廿三名罷了。同屬亞洲儒家文化區,何以兩國的憂喜反應卻如此背道而馳?
台灣社會的集體焦慮症,主要來源有三:其一,民主政治雖帶來言論和思想的解放,卻未使政治內涵和品質得到相對的提升,反而使社會共識變得難以凝聚,加深了人們的無力感與不確定感。其二,台灣政治發展已進入瓶頸期,徒靠兩黨的輪替執政,仍無法走出朝野相互仇恨、南北彼此不滿的窒鬱,這甚至已對經濟、文化及其他領域造成侵擾和壓迫。其三,社會上能夠抵禦藍綠對峙惡臭侵擾的淨土越來越少,但目前民間社會似又激發不出新的能量,足以衝破這項困境。
在這種情況下,對立的評論越多,只是越發互相抵銷,也越是撩亂人心罷了。”
回头看这里的华人社会,不也是有着危机感吗?人口越来越少,我们生存在夹缝处境,虎视眈眈的朝野对立,时而有之的种族宗教极端言论,华基政党,又没有什么突破能力,在朝的还在继续照旧的提呈备忘录、在野的则还是同样的左右开弓,老调子,总之就是打着民粹,随波逐流,所以我们也注定不可能有太多快乐时光。
上面提到的台湾社会集体焦虑的三个来源,读起来也好像适合用于解释我们社会的焦虑!
对立越多,也更撩乱人心!
马华、行动党、民政党等等,只有让这个社会的净土越来越少,民间社会又激发不出新的能量,所以,我们的社会是苦闷、前途茫茫的!
Wednesday, May 26, 2010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