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October 9, 2008

GOP这回害死人

以前商人一直在提倡"小政府",认为政府的管制越少越好,就让那只看不到的手去操作。

结果,整个制度给弄坏了,造成今天这么凄凉的处境。


从经济泡沫到政治泡沫 ——共和党“永久多数”的破灭
(2008-10-09)

于时语

近年来,美国出现一连串的经济泡沫,先是世纪之交的高科技泡沫,紧接着是房地产泡沫,再到最新的华尔街金融泡沫,从出现、暴涨到破灭的周期之快,令人目不暇接。
  
但是在政治领域,美国还有一个演变速度更惊人的泡沫,这便是喧嚣一时的共和党“永久多数”。最新的征象,是在华尔街金融泡沫破灭之际,却有三分之二的共和党众议员一开始投票反对布什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法案。
  
在共和党草根“造反”的老生常谈之外,《华尔街日报》精明地指出:反对救市法案的,多是11月大选中席位风雨飘摇的两党议员,而其中共和党人占绝对多数,反映了该党面临的恶劣选情。
“永久多数”有其基础
  
自从在1994年中期选举中,40年来首次夺得美国众议院多数席位,共和党在国会选战中几乎是无往不胜。共和党在2004年的大选中达到高峰,如日中天,“永久多数”之说因之甚嚣尘上。
  
2004年,不仅布什总统以多数选民票获得连任,共和党显著扩大了在参众两院的绝对多数。更有甚者,共和党还全面动员,将民主党在全美政界的最高人物、身为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的南达科他州的达斯勒(Tom Daschle)给拉下马,创造了半个多世纪未见的政治奇迹。
  
“保守主义革命”大潮势不可挡,弹冠相庆的保守派人士纷纷认为共和党的“永久多数”将会维持一代人以上。著名右翼论客巴恩斯(Fred Barnes)更预言未来数十年眼看都是“共和党霸权”(Republican hegemony)的天下。
  
可是短短两年之后,民主党便在2006年中期选举中以微弱多数夺回参、众两院的控制。今年大选前景,前引《华尔街日报》的前瞻性分析已经说得十分明白。更重要的是美国政治生态和经济状况的沧桑演变,使得共和党“永久多数”成为美国近代史上周期最短的政治泡沫。
  
在“意识形态”上,共和党“永久多数”的基础可以归纳为:第一,减少政府的社会功能和对经济的干预(“小政府”主义)。最好的例子是里根总统的就职演说:“政府不是我们问题的解答;问题本身正是政府。”
第二,保守的社会“价值”。第三,基于武力的强硬外交政策。

共和党意识形态的破产
  
在政治操作上,共和党“永久多数”依靠的是严密有效的基层组织,以及企业捐款与国会立法之间的“良性互动”。前者得益于基督教右翼,而后者在于成功控制华盛顿K街上的游说公关公司,一时令民主党徒呼荷荷。
  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。正如多数论客将共和党“永久多数”归功于“价值”因素,这一泡沫破灭的主因,也在于意识形态的破产。曾几何时,里根总统大力推动的减少政府管制(deregulation),今天被普遍看成是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的孽因。
  
这种经济思想20年来的英雄功臣、前美国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,近日居然被意大利右翼政府财长指责为“对美国伤害仅次于宾拉登的罪魁”。
  
被里根总统看成是经济和社会问题根源的政府,如今却成为华尔街“肥猫”们的救星。一直主张紧缩社会福利开支的共和党领袖,却公开实施“救富社会主义”。这样赤裸裸的政策逆转,不能不导致共和党中下层社会基础的政治幻灭,触发共和党籍众议员无奈的“造反”。
  
其次,“反恐”战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泥沼,严重打击了美国公众对强硬外交政策的信念,成为共和党在意识形态上破产的另一重要原因。相对而言,尽管有包括副总统候选人佩林未成年女儿未婚怀孕的多项道德丑闻,保守社会价值几乎是共和党剩下的唯一意识形态“稻草”。
选民取决于自身的利益
  
在政治操作层面,共和党在掌握国会两院多数后的财务腐败,不仅逆转了共和党“K街计划”的许多成果,更造成公众对利益集团政治献金的反感。另外政治嗅觉灵敏的不少企业界看到“永久多数”的末日,开始重抱民主党的大腿,急剧减少了共和党的政治捐款优势。

在民主社会中,选民意向终究取决于自身利益,在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相继破灭之后,对大部分民众而言,经济利益不能不压倒“价值”考虑。尤其是与高科技泡沫不同,银行金融股票原是美国中产阶级投资或退休基金中“蓝筹中的蓝筹”,房产金融泡沫的破灭,严重伤到了大部分中产阶级的财产筋骨。共和党基层组织再有效率,也无法抗衡这一经济现实。
  
在普遍看成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之下,奥巴马如果不是身为黑人,11月大选几乎是探囊取物。在国会,共和党四年前“永久多数”泡沫的彻底覆灭,更是可以翘足而待。

No comments: